早些日子,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2017】19號文一發表,等于給整個建筑行業在接下來的5~10年的行動計劃畫出了愿景,指出了方向。接下來就是政府將通過修改和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來實現與落實文件精神。
從文件中的要求和文件中對企業和執業人員的相關職責的劃定可以看出,未來監理人在法律地位上、職能和職責上都將有重大的調整和改變。
從原文第(五)條的“嚴格落實工程質量責任。全面落實各方主體工程質量責任,特別要強化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和勘察、設計、施工單位的主體責任?!焙偷冢ǘl的“加快推動修訂建筑法、招投標法等法律,完善相關法律法律?!笨梢钥闯觯涸诠こ藤|量責任落實方面已經將原建筑法中規定的監理作為工程質量一方責任主體排除在外,亦即取消監理在建設工程質量管理體系中的獨立責任主體地位。這本是政府設置監理企業最核心的職能,一旦取消,監理的原有法律地位將會徹底改變。在接下來的建筑法和招投標法的修訂時將可能會對相應條款進行修改和調整,以適應新形式下的建設工程項目咨詢需求。
取消監理的質量責任主體資格,從現實意義上來看,就是使之職能回歸工程咨詢,適應工程建設各階段技術、管理等服務的需求;從監理的發展階段來看,目前的監理職能已經無法適應建筑業的發展需求,在一些極端情況下只是作為法律規定下的一種象征意義,同時對一些建筑工程管理造成責任劃分不明、職責混亂、責權利不對等等現象;從監理的發展歷史來看,目前的監理職責由于建筑業的發展,建設任務由當初的以國有和政府投資項目為主,變成現在的多種經濟體共存的狀態,原先設置監理職能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
新形式下的建筑業已經進入了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多種經濟體共存的新經濟體時代(也可以稱之為后改革時代)。原先政府設置監理的工作職責現在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當下的經濟環境和需求。為此,監理職能的轉換和回歸也就是當然與必然的。監理的職能來源于咨詢行業的項目管理服務,在它完成了特殊的歷史職責之后,回歸其自然職能體系也就順理成章。
按國家給監理工程的英文定義:Consultant Engineer 。直譯應該是顧問(咨詢)工程師。《建設工程監理規范》中對監理人的職責定義為:“工程監理單位受建設單位委托,根據法律法規、工程建設標準、勘察設計文件及合同,在施工階段對建設工程質量、進度、造價進行控制,對合同、信息進行管理,對工程建設相關方的關系進行協調,并履行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法定職責的服務活動?!币簿褪俏覀兂Uf的“三控兩管一履行一協調”。
監理作為一個特殊的行業可能被取消,是因為它無法適應新形式下的建設工程全過程咨詢的需要,但它的有益職能和職責不是完全被廢除,其中涉及施工階段的項目管理,也就是監理規范中所要求的“三控兩管一履行一協調”中全部和部分職能還存在較大的市場需求,尤其是政府、國企建設項目和涉及民生安全的工程仍然需要社會咨詢力量的參與,以求社會經濟效率的最大化和社會經濟成本的最小化。這不是等同于原有的監理職能完全轉化,其中監理(咨詢)范圍的責權利將完全遵循委托合同的授權內容而確定。
該項職能的理論依據應該是參照國際咨詢師協會的相關內容,引進后參照執行。該職能一旦全盤引入,將促使現有的建設工程投資咨詢、勘察、設計、招標代理、造價企業與現有的監理企業處于同一條跑道上,而且還有后續加入者,如運維管理、信息建設企業等。
這將促使目前的建設咨詢各企業進行重新組合與兼并。現有的各企業業務從現在處于建設全過程咨詢時間軸的一段和幾段,往全過程段落延伸;也有的企業可能只從事一個專業或一個時間段落內的工程內容咨詢服務。這也是文件中鼓勵的建筑工程咨詢業往建設工程全過程和專、精、尖的各專業各流程方向發展的局面。
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不代表企業必須從事整個時間軸上的所有工作,可以是現有工作的全部,也可以是幾項、甚至只是一個單項。
該項職能轉變來源于對文件第(七)條的理解。“政府可采取購買的方式,委托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進行工程質量監督檢查?!?/span>
這項職責如果用于施工期間的工程質量監督檢查,則更適應于目前的監理企業;如果針對工程建設全過程的質量監督檢查,那會是將現有的規劃審查、施工圖審查、施工質量監督以及后期檔案信息的歸檔審查等服務由政府購買,企業實施。
隨著社會文化與技術的不斷變化與發展,建設工程領域的新問題將不斷出現,有些是系統性的,也有些是技術、管理和文化等方面的。當這些問題和需求出現的時候,需要社會力量的服務加入。如現在政府推行的BIM技術,若要加速發展,必然會出現一批專業的BIM管理團隊,只有這樣才能更加高效率低成本的輔助工程管理。
在監理人回歸咨詢(顧問)職能轉變的同時,其他建筑業同行,如投資咨詢工程師、造價工程師、建造師以及其他建筑相關執業人員均將在自己的專業范圍內進行咨詢工作。相對而言,作為菲迪克條款中的“工程師”這一角色,也就不僅僅限于現在的“監理工程師”來擔任了。監理的職能將向工程建設全過程咨詢發展,只要專業和資質許可,可以進行工程建設任何階段中的一個、幾個或者全過程的咨詢工作。這也許是監理職能轉變最大的變化。而目前很多甲級和綜合資質監理企業已經向這一方向進行了轉變。
經過這些年在監理行業內摸爬滾打出來的監理人,很多都具有了溝通迅速、知識全面、吃苦耐勞、管理有序等能力,但也有一些監理人養成了養尊處優、知識貧乏、技能落后,甚至有的人員學會吃拿卡要、欺上瞞下、不務正業等的壞習慣和惡劣品質。有的企業參與了國家很多大型重點工程的管理服務,積累了許多有益且績效明顯的管理經驗;也有的企業在某一專業領域某一專項技術和管理方面有其獨到的經驗與成就。自然也有很多企業只是為了企業而進行企業行為,既沒有自己的獨特業績也沒有任何核心的技術和管理人才,除了幾個橡皮圖章、幾張掛靠來的證書和幾張辦公座椅之外,別無他物。
要說這次建筑業開始的改革,在工程全過程的咨詢業務上,占領先機的還是目前的監理企業,尤其是最近幾年開始往項目管理公司方向發展的監理企業。
也許監理企業這些年一直處于一種風雨飄搖的狀態之中,加上近幾年建筑市場的增長乏力,私有建筑市場一般都被“關系戶”所“瓜分”,進入公開招投標市場的比較少。國企采購雖然也參照執行政府采購模式,但前者卻設置了很多的條件成為“入庫”會員方可參與投標。剩下的只有政府的項目成為主要部分進入公開市場。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監理人的日子一直處于半饑半飽狀態。于是才有了一些監理企業左沖右突,上下游一起發展,逐漸兼顧上游的設計、勘察,以及造價與招投標等領域。等進入其中一看,這些行業的日子也好不到那去,有的甚至還不如監理。如一些地方保護主義比較嚴重的地區,政府采購平臺只發包給少數幾家招投標企業,大部分招投標企業只有旁觀的份;而審計的壟斷也一樣,給造價企業帶來的只有勉強維持企業資質不被吊銷。
放開后的建筑工程全過程咨詢工作,進行整合時,就看誰家的核心業務成績優劣。誰的核心業務優勢強,誰在組合過程中就有較強的說話力度,也就占據主導地位,其他被整合的企業只能處于被支配方。要么甘愿被收購、要么自己硬著頭皮聽天由命獨自繼續走下去。
相對來說,勘察和設計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其他企業相比要強一些。這也是這累企業在自己原有的領域內具有的優勢。但這種優勢不是一層不變的。我們知道建筑工程的咨詢業內,核心業務主要體現在企業內的核心人員的特殊能力上,一旦企業失去其賴以強大的核心人員,也就是失去了其核心業務的優勢地位。
所以處于行業內優勢地位的企業在接下來的競爭過程中,要想保持優勢,還必須繼續保有核心業務的競爭能力,同時必須保持核心隊伍的相對穩定。
在開篇提及的19號文未下達之前,近些年來(準確的說自2008年危機開始之后,真正開始應該是從 2012年開始。2008~2011受經濟刺激影響出現持續的繁榮),建筑業已不再如改革開放以來保持在每年20%左右的行業增長率。
建筑業增長率的持續下滑,使得高速增長的行業人員、機械和建材都遠遠大于需求。最近幾年這方面的改革是從原材料的去產能(供給側的一個方面)開始的。而施工機械行業的業績也應聲下滑。剩下的建筑產業工人,很多到了更新換代的年齡,老一代只能回鄉養老和陪伴第三代、而不再進城務工。來自農村的第二代建筑產業工人失去了改革開放后第一代工人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得建筑業的施工成本因人力成本的加大而增大。而從大院校畢業的建筑行業的畢業生,由之前的不管質量好壞,用人單位都是大小一把抓。從2012年開始,這類學生的就業也越來越沒有挑揀的余地,甚至很多不得不從事其他行業。
在建筑工程的咨詢行業中,以前只是勘察、設計單位(企業)才對新進人員有諸多的約束條件和要求,而監理、造價企業,對新進人員的要求除了專業要具備相似性外,學歷上也就是最低的大專畢業。而工資待遇方面只能是建筑施工企業相應職位工資的一半。而如今監理造價企業對人員的要求要苛刻的多,雖然工資待遇還是處于不理想的狀態。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職員待遇越低,招的人員素質就越差,所給予的服務能力就越弱,給外界的感覺就是這個行業越沒有發展前景;相應的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就越弱,劣勢也就越加明顯,給企業帶來發展的機會就越??;被其他企業兼并整合的機會就更大。
從以上分析已經比較明顯,雖然列舉的因素有限,各類別企業在參與建筑工程全過程咨詢競爭時,競爭力較強的是:
勘察、設計因從業人員技術優勢明顯,在自己的領域內競爭力較強;其他企業進入的成本較大,機會較弱。
投資咨詢、因多數業務與設計和造價相似,其競爭力處于中等;其他企業進入的成本不大,機會中等。
監理企業因其業務特殊性,其核心業務主要是施工階段的控制管理,帶有業主性質,其工作績效依賴于其主要人員的工作能力,而該能力很大一部分體現在其從事其他相關行業時的經驗能力,所以監理行業在自身行業內的競爭力屬于中等;其他行業進入的成本視原企業業績優良成正比,進入機會較多。
而單純的造價、招投標企業,因其業務直接與現有的監理企業業務重疊,其在放開后的咨詢業務中競爭力最差。其他企業有類似業務,無需進入。進入機會和成本都很低。
在放開后的企業整合過程中,占有優勢地位的企業應該屬于現有的大型勘查、設計企業和具有綜合資質的有核心資源的監理企業。以后行業的領導者大都從這兩類企業中產生。
作為目前的監理企業,未來之路沒有捷徑可走。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保證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無二法寶。
行業調整過程中,將會帶來一次人員大遷徙。有業內的遷徙,從目前的監理企業進入未來的以設計為主的咨詢企業從事相應的項目管理工作;從勘察、設計單位進入未來以勘察、設計質量審查為主和EPC模式為主的企業從事相應的工作等等。也有大量的人員無法適應未來整合后的企業需求(業務需求和人員數量的需求),只能改行或提前退休。
未來的咨詢從業者沒有具體固定的模式。在現有菲迪克模式下,加上一點中國特色,順應市場經濟的同時符合政府的相關要求就是未來咨詢工作的主要內容和方式。